受疫情影响,春节前后哈市洗浴、影院等场所再度暂停营业,不少搓澡爱好者“有一种身心被封印”的束缚感。这种感觉并非哈尔滨人称之为皴(cun)的体验——个人在家也能洗澡,而是失去了搓澡师搓推揉拉带来的畅酣快感。“一次高质量的搓澡如同于中高强度运动,能加速燃脂、缓解肌肉疲劳、促进表皮微循、改善睡眠,提高皮肤代谢功能……”中国沐浴行业协会常委、省沐浴协会会长王孝宇喜欢从理论角度来解读浴客对搓澡的痴迷。
哈尔滨人有多爱搓澡?
从家住道外八区附近小周一家即可见一斑。小周每周至少带儿子和老爹到楼下公共浴室搓一遍。媳妇和老妈是另一队,还经常推个精油保养皮肤。保守估算,一家人每年花在搓澡洗浴的门钱6千多元。
小周爷爷老周回忆,以前搓澡叫搓背,文革时期花钱搓背被扣上资产阶级腐化的帽子,哈市澡堂不允许花钱搓背。于是浴室里甭管认不认识,上去招呼一声,就能互相搓背。80年代的冰城的厂办浴室里,同事朋友互相搓背成了常态。进入90年代,道里十四道街龙江浴池、新阳路松涛阁等大众商业浴馆出现,让搓澡快速成为一个服务行业。
彼时,哈尔滨人们平均收入比很多南方大城市都高,加上哈尔滨本地人嫌搓澡丢份儿不爱干,一大批扬州等江浙地区搓澡师傅涌入冰城。南派手法由此传入冰城乃至整个东北,与当地搓澡文化深度融合。